1988年秋,到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不久,习近平同志穿着打补丁的裤子来到坦洋村调研。 当时,大家围坐一起后,村支书刘智勇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正准备念,习近平同志笑着说:“不要汇报,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问得非常细,现在种了多少亩茶?是什么品种?有什么困难……”多年之后,刘智勇回忆说。 察实情、摸实底,是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的重点。 这些年来,在河北骆驼湾村村民家中,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问乡亲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等问题;在甘肃元古堆村村民家,他坐在炕上,细细询问粮食、低保、看病、教育等问题;在山西赵家洼村村民家的炕沿上,从种地、旱情到打工,他关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计…… “换了三种交通工具到这里,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2019年4月,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老党员马培清家中,总书记同村民代表、扶贫干部围坐院中,共话脱贫攻坚。 围坐总书记身边,乡亲们有一肚子的心里话。总书记认真倾听,不时插话。等到乡亲们发言告一段落,他一条条梳理“两不愁三保障”的进展。 “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听取乡亲们对扶贫政策的想法。 总书记在大湾村一连走进5户农家,其中有陈泽申、陈泽平两家。 走进陈泽平家,总书记念着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上的项目,向他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问他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陈泽平回答,“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 在陈泽申家的院子里,总书记召开了一场村民座谈会,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当时,总书记问陈泽申有什么愿望。陈泽申回忆道,“我说希望2016年收入能翻一番,后来这个愿望‘超额’实现了。” 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再次同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在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为什么要开展调查研究?怎样开展调查研究?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中,就能找到答案。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