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下降,电热毯、小太阳等取暖器,正在市场上热销。一些不良生产厂家,在这类产品上挖空心思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虚标,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市场上电热毯、小太阳种类五花八门
悬殊价格差背后暗藏玄机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眼下正值取暖产品的销售旺季,商城内不少店铺都在销售电热毯、小太阳等产品。产品款式多,种类五花八门,不同型号的售价跨度极大,从20元至200多元不等。
部分店主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表示,他们这里主打的就是价格便宜,价格越低,电热毯和小太阳的资质与安全方面就会稍差一些。
记者又来到河南信阳一家名为“申泰商贸城”的小商品市场,这里电热毯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尽管规格型号一样,但不同电热毯的价格却相差巨大。这是因为贵的电热毯设有接线保护,成本高;而便宜的没有,容易漏电、着火,有安全隐患。对于产品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商家们心知肚明。
在一家商铺里,记者随手拿起一床电热毯,发现毯面粗糙、毯子很薄,里面的发热丝也很细。
店主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样的产品优势就是便宜,这里的批发市场销售的很多电热毯,很多都没有合格证,即便标注有3C认证也是假冒的。记者一线调查电热毯加工基地
“非标”电热毯也能按需定制
河北省新乐市也是国内较大的电热毯生产加工基地,有电热毯生产厂家数百家。记者来到了位于新乐市承安镇东关村附近的一家冬季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工厂的李经理向记者介绍,他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而且可以按照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李经理向记者热情地推荐了一款售价仅为9.4元的电热毯,说这是网络爆款。记者用手触摸了一下这款爆款电热毯,发现其面料十分单薄,轻轻一搓便会起球,而且里面的发热丝也非常纤细。
李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这些电热毯,其实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非标”产品。但为了销售,他们仍然会打上代表安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记者留意到,在新乐市道路两边悬挂了很多生产取暖设备的企业广告。其中,许多广告牌上醒目地写着:生产纯国标电热毯、具备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记者来到星王电器有限公司,公司的王经理向记者介绍,电热毯可以根据规格、材料、配置的不同进行定制。符合国标的电热毯要贵一些。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们工厂里,产品的安全性是要给产品利润让步的。对于一些消费者看不见的零部件,他们能省则省,实在省不了的,就要在材料上做足文章。
首先是电热毯的夹片,国标里要求严格,即使外力挤压也基本不会弯曲变形。但在这家工厂里,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夹片则非常薄,甚至轻轻一压就可能开裂变形。而好坏夹片的价格只相差几毛钱。
其次是开关。记者注意到,“非标”电热毯的开关仅有高、低档功能,做工粗糙,甚至连上面的标志都模糊不清。王经理说开关线路长度国标要求达到1.8米,而这家工厂采用的“非标”只有1.5米,国标、“非标”开关的价格却能相差三倍。
还有“非标”电热毯的电线也是偷工减料的重灾区。“非标”电热毯的电线更细,材质是黄铜,导电性能不稳定,而国标电热毯的材质是红铜,导电性能稳定。
国标电热毯使用的是双螺旋发热丝,异常升温后能实现自动断电;而“非标”电热毯使用的是单螺旋发热丝,温度异常升高后无法自动断电。对于“非标”电热毯可能引发的起火等危险,生产者心知肚明。
记者注意到,这些“非标”产品的说明书上也清晰地打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志。
记者走访发现,当地像王经理这样生产“非标”电热毯的厂家非常多,大家聊起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的事也不避讳。
记者调查浙江慈溪“小太阳”生产基地
厂家分解产品、按结构部件偷工减料
浙江慈溪是业内公认的小太阳取暖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数十个。在慈溪观海卫镇桃园东路的吉羊电器有限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能够按照客户要求,生产所谓“非标”的小太阳取暖器。
李经理告诉记者,只要客户给出价格,他们就会分解产品的成本,把小太阳取暖器的部分零件偷工减料。
“跌倒开关”是小太阳取暖设备一旦发生倾倒,会立即断开电源,起到安全防火保护作用的。在他们这里,这个“跌倒开关”如果不做,可以节约1元成本。
不达标的小太阳取暖器不仅可能着火,还可能出现灯管爆裂等问题。对于这些潜在危险,生产厂商同样心知肚明。
李经理向记者坦言,这样达不到国标的产品,检测报告花几百元就可以做。
位于慈溪市附海镇镇北工业区的雪风电器有限公司,同样生产“非标”小太阳取暖器。但企业负责人朱经理也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非标”产品各种手续也可以做到一应俱全。有低廉的价格、有一份蒙混过关的质检报告,慈溪的这几家企业,就将“非标”小太阳取暖器卖到了多地的市场。
在慈溪市附海镇花塘村的永佳电器厂,展厅里陈列着不同款式的小太阳取暖器。工厂阮经理表示,这些小太阳取暖器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非标”产品,价格便宜才是硬道理。
从原材料到安全保护装置,企业生产制造劣质的“非标”产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追求企业的高利润。而由此埋下的质量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火灾、触电,危及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些企业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