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诗词中享用一道水果大餐吧!另附防暑降温7大陷阱,家长值得关注!

时间:2020-06-12 来源:中华诗词网、新华网、健康中国、全国卫生12320
 

炎炎夏日,正是水果争相上市的季节。西瓜、樱桃、荔枝、杨梅……各种应季水果琳琅满目,看得人直流口水!


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一同在古诗词里探究古人是如何品味、欣赏、描写水果的。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道“文化”水果大餐,在诗词中“吃”出格调、“品”出境界吧!


西  瓜


西瓜又称寒瓜,以清甜多汁、营养丰富著称,素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誉。早在汉代时就传入我国,东汉刘祯有诗赞曰:“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密理,素肌丹瓤。”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西瓜的神韵。


柳枝五首(节选)

【唐】李商隐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西瓜园 

【宋】范成大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西瓜 

【宋】顾逢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洞仙歌·西瓜(节选)

【清】陈维崧

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

绀唾霞膏斗芳洁。

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

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樱  桃


樱桃有不少别名:车厘子,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含桃,玛瑙。古籍《礼记》中已有“仲夏之日以会桃先荐寝庙”的记载。“会桃”即樱桃。


历史上樱桃曾被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果”。历代文人墨客咏樱桃篇章众多,倍加礼赞。这可能与樱桃婀娜玲珑的身姿、娇艳光洁的色泽、甜酸适中的口感有关吧!


吴樱桃

【唐】白居易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
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

【唐】杜牧

新果真琼液,未应宴紫兰。
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远火微微辨,繁星历历看。
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难。
忍用烹騂酪,从将玩玉盘。
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唐】李商隐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

越鸟夸香荔,齐名亦未甘。


咏樱桃

【唐】李世民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转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樱桃

【宋】杨万里

樱桃一雨半雕零,更与黄鹂翠羽争。
计会小风留紫脆,殷勤落日弄红明。
摘来珠颗光如湿,走下金盘不待倾。
天上荐新旧分赐,儿童犹解忆寅清。


樱桃煎

 【宋】杨万里

含桃丹更圜,轻质触必碎。
外看千粒珠,中藏半泓水。
何人弄好手?万颗捣虚脆。
印成花钿薄,染作水澌紫。
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独美。


次韵郡僚樱桃之什

【宋】强至

人说樱桃美,谁知味特殊。
颗匀圆更好,色丽赏还须。
树树红攒夏,年年价满都。
畏风应早摘,宜日称晨敷。
血滴春鹃泪,胎含火齐珠。
透肌胜琥珀,爽口剧醍醐。

怒目睛全赤,妆唇点误粗。
爱擎宜翠笼,登进合银盂。
秀实期先荐,流莺莫漫图。
园林千百品,甘处后尘无。


全椒道上口占六首之六

【清】吴敬梓

旧水何堪饮社翁,兼旬兀坐雨声中。
因过村舍知春尽,渐见含桃火齐红。



荔  枝


在中国古代,种植和保鲜技术的不成熟,决定了荔枝只能被少数人享有。物以稀为贵,这个“稀”,既给荔枝的口感加了不少分,也让这小小的果实中饱含着无限向往,甚至是苦泪。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种荔枝

【唐】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涪州

【宋】陆游

古垒西偏晓系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


送李君亮

【宋】杨万里

似闻郎罢对薰风,忽思锦江荔枝红。

人生奉亲行乐耳,金印斗大阿关侬。


黄雀食新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侯门信口总称珍,只见陈人不见新。

三日荔枝香味变,况开酱瓿拂蛛尘。


荔枝

【宋】张舜民

柳江六月水如汤,江边荔枝红且黄。

摘时须是带枝叶,满盘璀璨堆琳琅。


咏荔枝

【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杨  梅


杨梅,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它又称圣生果、白蒂梅、树梅。杨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可称为千金之果,它味酸可口,饱满多汁,是夏季最好的解暑佳果。


据史载,人称“江郎”的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是将杨梅入诗的第一人,而关于杨梅的古诗词诗主要集中在宋朝。


七字谢绍兴帅丘宗卿惠杨梅

【宋】杨万里

梅出稽山世少双,情如风味胜他杨。

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

火齐堆盘珠径寸,酷泉绕齿朽为浆。

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


杨梅

【宋】平可正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

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谢张户部慧山杨梅

【宋】张兹

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

仿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


咏杨梅诗

【宋】方岳

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顶殷。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迈陂塘·杨梅

【清】杨芳灿

闲销署,露井水亭清坐,不须料理茶磨。

夜深一口红霞嚼,凉沁华池香唾。

谁饷我?

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


蔬果十种

【清】金农

夜潮才落清晓忙,摘来颗颗含甘浆。

登盘此是杨家果,消受山中五月凉。








最近,气温持续升高,水果成为了家庭中必不可少的降暑大餐!除此之外,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出现头晕、胸闷等中暑症状,便纷纷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其实,为孩子防暑降温时也要格外注意,稍不留神就会掉进下面这些“陷阱”里↓↓↓


1

1

1



天气炎热,人体在无形中会丢失水分,防暑补水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也很有讲究:如果喝得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影响心脏健康;饮水过多还会造成胃肠道内消化液稀释,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建议喝水应少量多次,随时带着水杯就喝几口,每次保持在150毫升以内比较合适。


1

2

1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家庭喜欢煮绿豆汤给孩子喝。绿豆汤虽好,但却不能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更加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绿豆汤适当喝是没问题的,一般一周喝2至3次,每次一碗即可。


1

3

1



为了防暑降温,许多家庭喜欢在餐桌上准备大量的凉菜、冷食、冷饮等。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贪凉,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使身体健康受损。 


夏季如果想去热降温,建议以热饮为主。因为热水进入人体后,虽然当时感觉热,但中枢热敏神经元反射后使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从而促进排汗,将人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体外,真正使体温下降,而且这样的凉爽是持久的。


1

4

1



很多夏季的衣服都是用化纤面料制作,但由于人体出汗很多,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不好,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会凉爽。


同时,汗液的过多滞留,还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因而容易诱发过敏和多种皮炎。 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


1

5

1



人体脚底的汗腺较发达,夏天出汗多,用凉水洗脚,会使已经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易造成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经常这样做,不但会使脚受凉遇寒,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排汗机能障碍。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风寒感冒,让人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1

6

1



如果孩子刚刚从外面大汗淋漓地跑进屋,千万不要马上打开空调。因为这个时候,全身皮肤的毛孔为了散热都是出于开放状态,要是突然接触到冷风,毛孔会来不及收缩,中医上说就是寒邪入侵,很容易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


因此从室外进入室内时,要先“冷却”十分钟,等皮肤的温度下降之后,再打开空调。


1

7

1



很多家长都把藿香正气水作为家庭常备用药,一旦发生中暑便尽快服用。事实上,任何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上都不曾提及药品有应对中暑的功效。国际上一致认同的“中暑”治疗措施,主要就是远离炎热环境、主动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等等,根本没有让人服用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水所谓“防暑解暑“功能,其实并没有官方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很难证明其对人体有效。


此外,藿香正气水含有十几味中药材,辅料是乙醇。根据中国药典记载,藿香正气水中40%~50%是乙醇。研究表明,中暑患者不能够饮酒或者用酒精擦拭身体,因为酒精可能干扰人体的体温正常调节功能。这样看来,藿香正气水不但不会解暑,反而会加重中暑。


来源:中华诗词网、新华网、健康中国、全国卫生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