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01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2024年9月9日至15日是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推广普通话知识问答 02 1. 什么是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 2. 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3.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 今年是第几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哪几天? 2024年是第二十七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具体时间是9月9日到9月15日。 5.还有多少使用汉字的国家? 除了中国,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 6. 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7. 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8.“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9.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比较多,有的民族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在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下,民族内部的交际大都使用汉语或其他互相懂得的语言。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历届推普周主题 03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时间:2007 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2008 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中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1年9月12日—18日。 15.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时间:2012年9月14日—20日。 16.第十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时间:2013年9月11日—17日。 17.第十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时间:2014年9月15日—19日。 18.第十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时间:2015年9月14日—20日。 19.第十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2016年9月8日—14日。 20.第二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17年9月11日—17日。 21.第二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时间:2018年9月10日—16日。 22.第二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 时间:2019年9月16日 23.第二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时间:2020年9月14日 24.第二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诵百年伟业 规范字写时代新篇”。 时间:2021年9月12日-18日。 25.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 时间:2022年9月8日。 26.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 时间:2023年9月11日至17日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法规标准 0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学生以及干部职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和基本交流能力,现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进一步引导师生员工尤其是专业教师了解、熟悉、掌握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 一、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我国的语言文字政策 (一)基本政策 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大力推广、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二)一般政策 国家保障公民的语言权利,为公民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国家保障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与发展;重视并保护弱势语言和弱势群体的语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国家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将长期存在;国家重视提升国民语文素质;国家重视语言资源保护。 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摘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条第四款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十九条第五款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一二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一三四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第三十七条第三款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十七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第四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第五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 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 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6.《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 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 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文件摘录 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7.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3.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 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范标准 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进一步扩大《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注重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中华经典诵读行动等有效措施,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监督语言文字社会应用和语言文字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及程度、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来源:钦州市图书馆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