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2025年吉林省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在长春举行。本次会议由吉林省百万减残工作办公室与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承办。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的决策部署,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进一步提升吉林省脑卒中防治水平,降低居民脑卒中发病率与致残率。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了2800万,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此外,我国卒中发病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已经占总发病率的11%。
吉林省卒中防治情况是怎样的?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吉林省作为卒中高发地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吉林省在卒中防治领域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目前,吉林省三级医院卒中中心有11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有14家,卒中中心地市覆盖率达100%。共有70家医院参与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地图地市覆盖率达100%。
会议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对吉林省卒中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吉训明院士指出,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目前,国际公认的脑卒中救治和治疗手段有3个,分别是静脉溶栓、介入取栓和专业化卒中康复。在预防脑卒中方面,建议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尽量少吃外卖;每天运动不低于1小时,运动心率在100—120之间;戒烟限酒、充足睡眠、调节好心态。吉训明院士特别强调,要重视早期筛查,建议30岁及以上人群,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筛查。特别是要重视高血压的筛查,建议每个家庭配备一个血压计,时刻关注血压变化。把主动健康理念融入生活,做到脑卒中有效筛查、有效防控。
国家百万减残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弋在总结吉林省脑卒中防治工作时表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一直在全省卒中防控工作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从2015年以来,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围绕自身平台建设、绿色通道开放、专家队伍培养、临床技术提升、临床诊疗平台建设、临床科研开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更为其他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发挥区域带动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医院在学术、科研、临床方面的优势,在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发挥带动作用,为吉林省卒中防控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围绕脑卒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规范、适宜技术推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会议还特别设置了全省医疗机构代表和地市院前急救中心代表座谈环节,就吉林省脑卒中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度研讨。与会代表纷纷发言,通过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向,为吉林省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