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思,名字中似就蕴含着冀望思考如锦绣的韵味,又名TA、小蜂、一开。不过,他还有本名,许多人或许知道。 他的求学生涯从吉林德惠的中小学启程,在那里,他如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努力汲取养分。有时晚上,偷偷爬上德惠图书馆三楼秉烛读课外书,不过有一天被工作人员抓住,批评了事,这也在同学中成为趣谈。 后来,他进入北京的大学读书,攻读媒介方向研究生。这段成长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些许基础 。 在语言学习上,他水平一般,并没有展现过人天赋,粗通英语,略懂日语,而那口家乡德惠方言,被他幽默称为“精通德语”,尽显对家乡的眷恋和偏爱。 在社会大舞台上,王锦思是众多机构的活跃分子。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华日本学会、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九一八战争研究会等机构中,皆有他忙碌的身影,积极投身相关研究与活动。同时,他还是《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日本《新华侨报》、加拿大《大中报》等媒体的撰稿人,以犀利笔触和深刻见解,在舆论场中发声。不过,他秉持无门无派、自由自在的理念,不愿担任个别机构成员,遵循内心独自前行。 王锦思广泛涉猎中国问题、国际关系、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等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和报道如石子投入舆论湖泊,激起层层涟漪,相关文章和报道见诸《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朝日新闻》《侨报》等众多国内外媒体。他的观点如同火把,为人们照亮对这些复杂问题的认知之路,引发广泛关注,推动相关领域的思考与探讨。 自2001年起,王锦思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民族记忆的守护之心,联合上百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提议。他期望我国以国家级、国际化、最高规格纪念抗日战争,每9 月3日和9月18日举行国家级纪念大会,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每年9月18日全国统一鸣警报3分钟,下半旗,全体肃立默哀。如今,每年9月18日,上千个城市准时鸣响警报,网上签名突破100万人,这背后离不开他多年的坚持与努力,让那段屈辱历史的警钟长鸣。 当朝鲜局势日趋紧张时,王锦思发起呼吁朝鲜半岛暨世界和平签名活动。受中国深厚和平传统,如《诗经・小雅・常棣》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影响,他联合北京公益机构和个人举办签名活动,表达中国民众对和平的期盼。签名最终送交到朝鲜和韩国驻中国大使馆以及中国外交部,赢得广泛好评,彰显了他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决心。 2014年12月,作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的王锦思等多位民间人士到达日本东京,前往日本皇宫,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这天恰好是日本天皇明仁的生日。 2021年1月,王锦思以个人名义致信靖国神社,要求归还靖国神社前的一对中国石狮,展现出对国家文物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正义的执着追求。他深知这些流失文物对民族历史的重要意义,持续为推动文物回归祖国而努力。 在忙碌之余,王锦思尽情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业余时间,他热爱唱歌、口技,还积极参加各种选拔比赛。舞台上的他,用歌声和口技展现生活的多彩,传递积极情感与力量。如今,他正筹备迈向更广阔的艺术舞台,继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王锦思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作者。已经出版《发现抗战》《日本行,中国更行》《超越日本》等七部专著,深入剖析中国百年兴衰的奥秘。目前也已经成稿其他多部著作,此后还计划出版更多相关书籍,用文字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提供独特视角。 王锦思用自己的收入和各方赞助,筹建北京万国博物馆,还创办了私人博物馆。在他的收藏中,中国传统文物占据重要地位。他四处搜罗各地各种史料文物,尤其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照片、古籍、书法、字画、文件、实物等。像有关孔子的史料文物,在研究孔子在近现代的地位上具有重要价值,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当下,更显特殊意义。他还向国内外诸多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收藏家捐赠和提供文物和史料,许多捐赠填补了当地空白,其藏品还在各地巡回展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在中外战争交流收藏方面,王锦思成果显著。他收藏众多中日、中俄、中朝、中韩等中外关系交流文物。他长期从事中日关系研究,收藏的日本侵华罪证多达上千件。从1871年中日最早的平等条约,到1938年中国投往日本的和平传单,再到当代中日友好纪念章等,见证了中日两国复杂的历史。在中国众多反映日本侵华历史纪念馆而缺少中日友好交流纪念馆的现状下,他的收藏弥足珍贵,为两国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彼此、反思历史的窗口。 他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实践、收藏与传播之间,为民族记忆传承、世界和平促进、文化遗产保护贡献着力量,其故事激励着人们追寻那些被遗忘或忽视的价值。 我市岔路口镇、朝阳乡松花江上的一座江心岛,面积可达110平方公里左右。因此地在清朝曾经是皇家贡品鳇鱼的出产地,清朝贡江碑明确提到鳇鱼,加上地图形状酷似一条巨大的鳇鱼,王锦思发现后,提议将其定名为鳇鱼岛,并进行积极努力,争取打造为文旅、鳇鱼养殖基地。 王锦思收藏上千件德惠主题藏品,有许多新的发现,填补了历史空白,在德惠博物馆有很多他提供的藏品。并且他还提议在德惠建设松花江博物馆、饮马河博物馆、鸡文化博物馆。 为了家乡形象设计,他联合多位政协委员提议确立德惠市标、市歌、市花等重要标志,目前正在逐步落实。 2021年1月10日,为传承弘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振兴文化,打造新一代儒士,王锦思提议成立惠德儒商学院、惠德书院。连续三年在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举行祭孔活动。 王锦思,也被称为奇人,以多方面的行动书写着独特人生。他说自己不敢说是奇人,只是有些特立独行而已。但是他尊重别人的观点,多为别人考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差距。 他是德惠作协和惠风文学训练营重要会员。在这两个文学大家庭里,他十分珍惜,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学时喜欢写诗歌和散文,包含对爱情、母亲、家国情怀的讴歌,他渴望能把从中学以来写的诗歌出版,也争取写出以德惠万宝山事件为原型的小说,作为给家乡的献礼。 希望王锦思用偏爱的家乡“德语”,说好家乡,写好家乡,写好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