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烈士足迹
——德惠第一位共产党员张义堂
清明节前夕,德惠市委党史办、德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义堂烈士的后人张艳、张敏、张群和挖掘整理张义堂烈士史实资料的志愿者,一同驱车前往扶余市陶赖昭镇张义堂烈士纪念馆。走进烈士曾经的战斗岁月,感受烈士慷慨就义的坚贞不屈和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高尚品质。 来到张义堂纪念馆,张义堂烈士的孙女张艳十分激动,她说,纪念馆还原了当时的情况,馆里的所有,都是根据史料记载张义堂烈士当时是怎么样的生活记录下来的。 1902年,张义堂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北田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的张义堂聪明好学,学文习武,文武兼修。但因为母亲早逝,9岁时跟随父亲闯关东,在大连落脚。当时在当地开了一间馒头铺,劳作之余,仍手不释卷。 17岁时,到一家日本私人开设的印字房当学徒工。张义堂十分聪明,很快就把技术学到手,老板也赏识他,因为他能力突出有号召力,工人们都听他的。1924年,印字房日本老板突然病亡,因其家眷无力经营,印字房出兑给了张义堂,张义堂发动工友进行集资,接管了印字房。因为管理有方,团结勤劳,得到工人的拥护,效益大大提高。半年后,日本人收回了印字房,张义堂跟工友们不但交出了经营管理权,就是集资经营的费用也一分没有得到赔偿。日本人的强盗嘴脸激怒了张义堂,他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伸张正义,他找来山东老乡孔昭月等人,用铁锤把印刷机、字盘等设备砸毁,这也是张义堂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折磨,牙被打掉4颗。后来,在朋友的营救下,死里逃生,从此,他在心里埋下了对日本鬼子的深深仇恨。 1925年初,张义堂出狱后,加入了冯玉祥部队,因作战机智勇敢,很快成为排长、连长。1927年,他回到阳谷县老家完婚。妻子名字叫王朝贤,山东人,虽裹着小脚,但是贤惠善良,是他的贤内助。 1928年4月,他来到吉林德惠,落脚在妻姐家里,后来通过介绍,来到中东铁路东省特别区德惠警务处第二警察总署当了一名警士。在这里,他认识了满洲省委中共地下党员吕清潭,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也更加深了他对革命道理的理解。在1929年的1月经吕清潭介绍张义堂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化名为张军,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张义堂凭着为人和善、办事利索、性格刚毅的品质,还有一身好武艺,在警察署受到重视和同行的敬佩。1929年5月,张义堂被提升为巡长,他以公开合法身份做掩护,在警署、铁路、邮电等进步人士中,宣传党取得的每一次革命胜利,组织抗日活动,增强必胜信心。同年6月15日,张义堂被调任到特别区陶赖昭警察署任巡长,化名张竞生,到任后,他曾与满洲省委巡察员冯重云多次接触,深入宣传党的主张,同时,冯重云向他传达了刘少奇同志到东北任满洲省委书记,并直接领导中东铁路工人斗争的消息,他非常高兴,革命热情也更加高涨。 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张义堂组织人员到家里开会,就指派他的妻子到外边,用纳鞋底儿等做掩护,站岗放哨,要是外边有可疑的人,就赶紧进屋通风报信,妻子也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义堂用警察巡长的身份做掩护,宣传党的思想,弘扬党的主张,积极发展党员,培养积极分子,组织革命力量,与日本帝国主义、军阀旧势力等作坚决的斗争。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张义堂坚持严密慎用的原则,对那些思想要求进步,态度坚决的人亲自考察亲自谈话,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展13名地下党员,为建立陶赖昭特别支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千千万万的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党成立“陶赖昭特别支部”,张义堂任特别支部支部书记。1932年夏天,日本陶赖昭领事馆接到命令:一支抗日队伍,共计100多人,正从农安过江去往舒兰。命令领事馆派兵拦截击退。张义堂迅速把情报报送到满洲省委,由于情报及时,决断准确,队伍及时改变路线,避免了重大伤亡损失。张义堂通过邮电局内部的我党同志获得了日伪电话,通过铁路警察和扳道工人,了解到了日本物资运输和兵力调动的具体情况,及时准确地向满洲省委传递了很多的重要情报,与日本侵略者开展着看不见的斗争。 在革命斗争中,陶赖昭特别支部得到了满洲省委的充分肯定。这个特别支部,以张义堂家为联络点,采取聊天、打麻将等掩人耳目的形式聚会,传达上级指示,送达情报,布置任务,研究对策,工作十分活跃。张艳记得奶奶曾经告诉过自己,说:“那段时间,爷爷就告诉奶奶,真有一天抓起来,掉脑袋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说,要是说了,那到咱家开会这些人就都完了,会掉脑袋的,死都不能说。我奶说记住了,到家开会的时候也是像外边摆花盆,如果说有情况了,就挪掉了,要是没有情况就把花盆摆上。” 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张义堂曾用过多个化名开展我党地下工作,在德惠入党时,化名张君;在陶赖昭特别支部,化名张竞生;在大连,化名张敬文;在哈尔滨,化名张瑞林。白色恐怖,他无惧生死;血雨腥风,他昂首向前。1933年10月,中共大连市委遭到敌人严重破坏,1934年1月,张义堂以满洲省委特派员的身份被调往大连,重建遭到破坏的大连市委。具体任务是:大连市委已遭破坏,重建大连市委,张义堂化名:张敬文。当时主要考虑张义堂在大连有过生活经历,又有一些山东老乡的群众基础。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张义堂首先在西岗的舅父杨文忠家落脚,后又搬到一位同乡高星恒家居住,发展他的舅父做了我党的交通员。 在大连,张义堂以《满洲日新闻》印刷厂工人的身份掩护下来,依靠山东阳谷老乡开展工作。为了尽快恢复党的组织,张义堂在工人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寻找失联的老党员,培养考察积极分子,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带领群众坚持斗争。斗争过程中,张义堂把工作重点放到铁路、码头、造船厂、印刷厂等工人密集行业,充分发挥老乡、老党员作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恢复了十个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30多名,新建满铁入船驿、西川印刷所、码头等3个党支部,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张义堂为大连党组织的恢复做了大量工作。 由于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重新成立中共大连市委,张义堂担任大连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他经常深入工厂,了解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把调查的材料写成文章,自己刻字印刷发给党员阅读,使党员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通过基层地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工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对那些严重侵害工人利益的工厂企业,他还亲自坐镇组织罢工。1935年春节,他利用中日工人待遇不平等的事实,发动铁路200多名工人举行罢工。经过一天的斗争,日本厂主被迫接受条件,每天每人增加了工资,并给工人修建了澡堂。这次斗争的胜利对工人教育很大,使工人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在大连期间,张义堂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组织工人罢工10余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胜利,罢工唤醒了民众,鼓舞了斗志,出现了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坚决斗争的可喜局面。 1936年3月,根据“共产国际代表团”指示,张义堂被调往哈尔滨,化名为:张瑞林。与入党介绍人吕清潭在哈尔滨道里16道街建立了“荣华客栈”,作为我党秘密联络站。在这里,张义堂经常出现在工厂、学校等地方,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他总是反复宣传。每一次宣传发动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200多人参加了抗联。1936年6月13日,在去学校演讲的过程中,因叛徒出卖,张义堂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入狱。当天抓捕52人,有黑龙江《民报》社长王甄海,《大北新报》画刊社编辑金剑啸,伪满龙江省教育厅长王宾章等。这一事件是日伪镇压共产党及反满抗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史称“六一三”事件。 在狱中,面对酷刑,张义堂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坚守党的秘密。面对丧心病狂的敌人,他轻蔑而坚定地说:“你们不就是要抓共产党吗?我就是!至于其他人,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也绝不会告诉你们!你们还是不要白日作梦,痴心妄想了!”张义堂受伤严重,带着满身重伤,忍着剧痛,还不忘对狱中难友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继续和其他同志一起对敌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把新来同志从外面带来的消息,迅速传达给狱中难友,鼓励大家增强斗志。他在狱中表现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高尚品质,得到难友的崇敬和赞扬。 一次,敌人把他的妻子王朝贤抓来与他一同进行审讯,让他的妻子看着丈夫被刑讯的过程。敌人用皮鞭、火烙铁、老虎凳、电椅子、辣椒水、竹签子等各种刑具对他进行摧残,他一声不吭,怒目圆睁,对党的秘密只字不说。妻子王朝贤看见丈夫遍体鳞伤,只有几缕破碎的衣片遮着血肉模糊的身躯时,喊出一声“孩子他爹”后便晕倒了,当她被一桶水泼醒过来的时候,张义堂已经不见了,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这期间,张义堂的妻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拷问。两天后日军暂时将王朝贤释放,并派特务严密监视。 1936年10月13日,一群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押着一队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前往刑场。队伍中,张义堂身穿破旧的长衫、遍体鳞伤,他昂着头,挺着胸,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这一次,敌人杀害了103名共产党员,其中有15名就是“六一三”事件的被捕者,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张义堂。当敌人的枪口对准胸膛时,张义堂带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天张义堂壮烈牺牲,时年34岁。张义堂牺牲后,他的妻子——30岁的王朝贤,带着3个儿子再次回到德惠,隐姓埋名,终身未嫁。王朝贤老人于1992年去世,享年86岁。 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认张义堂为革命烈士;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张义堂烈士称号;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第327号公告: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德惠第一位共产党员张义堂位列其中。青山埋忠骨,江河颂忠魂,不忘初心祭英烈,牢记使命当自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绝不会让烈士的鲜血白流,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